【歐洲時報網】11月28日是西方國家傳統的感恩節。很多人都不知道,其實是感恩節美國人獨創的一個節日。不過,越來越多歐洲國家也愿意“湊熱鬧”,用各種方式一起慶祝這個節日。
花樣百出的感恩節慶祝方式
這天,除了傳統的吃火雞、團聚、感恩親朋……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參加集體跑步賽事。一方面可以抵消感恩節因為大吃大喝帶來的身體負擔,一方面又可以把收益捐給公益組織,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。
2018年感恩節期間,美國共組織了726場“火雞跑”。英國2019年的“火雞跑”提前了,幾場在月初就舉辦完畢了,大都還是半馬。
而白宮,按照例年傳統由總統赦免了一只火雞。2019年的赦免火雞從 “黃油” 和 “面包” 中選出。根據Twitter的網絡投票結果,最終 “黃油”脫穎而出,成為了2019年的感恩節特赦火雞。
圖為特朗普推特。(圖片來源:網頁截圖)
根絕傳統,總統只需要赦免一只火雞。而第二只火雞則是“預備役”,以防第一只火雞不能履行職責時作為替補(所以兩只都放了)。而每年的特赦火雞由全美火雞協會選送。
這些火雞從出生時便享有聽音樂與人工飼養等特殊待遇,并要接受相關訓練,以習慣于相機的閃光燈和噪音,也是為了在赦免儀式上表現地鎮定自若。特赦前火雞還會住進高星級酒店。
全球神奇的火雞名稱
除了“火雞跑”和“特赦”,火雞的名字“Turkey”也是非常傳奇了:
火雞的英文是turkey,土耳其的英文也是turkey,但是在火雞在土耳其語言中卻是hindi,意為“印度雞”。
叫火雞是“印度雞”的國家也不少,比如法國——dinde/poule d'Inde;以色列——tarnegol hodu(印度公雞);俄國——indeyka;波蘭和烏克蘭——indyk;意大利——pollo d'India……以上都是“印度雞”的意思。
認為火雞是來自于印度的還有比利時和荷蘭,火雞被稱為kalkoen,納維亞語則是kalkun和kalkon。冰島和立陶宛以及荷蘭前殖民地印尼都這樣稱呼。這些都是Calicut-hoen的簡稱,意為“卡利卡特雞”(卡利卡特是印度西南部喀拉拉港口城市科澤科德的舊稱)。
那印度又是怎么稱呼火雞的?不是法國雞,而是“秘魯”(Peru)!
阿拉伯語中稱火雞為dik rumi(希臘雞)。
而希臘語、高棉語和蘇格蘭蓋爾語中火雞意為“法國雞”。
馬來西亞和越南分別把火雞叫Ayam Belanda(荷蘭雞)和ga tay(西方雞)。
如此多五花八門的叫法,居然沒有一個說對火雞的原產地!火雞的來源地其實是墨西哥。火雞就是由墨西哥的原住民馴化當地的野生火雞而得來,他們的稱法是guajolote 。
中日韓三國里,火雞的名稱都在形容它的長相。除了“火雞”這個名字,它的另一中文名稱是吐綬雞。而日、韓文都稱它為“七面鳥”。
火雞德語的稱法是Truthahn,即發出trut-trut叫聲的雄雞。高加索地區的很多語言稱火雞為“藍鳥”。
西班牙語則是pavo,源自孔雀的拉丁文。
當地時間11月25日,兩只將獲得美國總統特朗普赦免的2019年“感恩節幸運火雞”亮相華盛頓。這兩只雄性火雞分別名為“面包”(Bread)和“黃油”(Butter)。(圖片來源:中新社)
吃下一只火雞,就是分分鐘吞下了一部世界史啊!
火雞不只是感恩節標配
雖然火雞是感恩節的必備,但火雞也真的可以算得上“團圓飯標配了”。
感恩節的由來可以追溯到1621年在普利茅斯舉行的慶祝活動。在普利茅斯,來自英國的宗教難民通常被認為是清教徒。1620年,一些朝圣者(或稱為清教徒)乘坐“五月花”號船去美國尋求宗教自由。
他們在海上顛簸折騰了兩個月之后,抵達美國的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。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,他們學會了狩獵、捕魚和種植玉米、南瓜, 并終于獲得了豐收。
那一場宴會持續了3天,當時有很多當地的美國人和清教徒在現場。他們十分慶幸能在從英格蘭到美國的航行后幸存下來,還留有如此充足的食物。
16世紀在火雞傳入歐洲之前, 其他大型的鳥類,例如鵝、白鸛、蒼鷺、天鵝、孔雀等——都是節日大餐擺盤的中心(像整只烤乳豬一樣)。不過由于缺乏充足的供應,同時這些大鳥本身很難作為被馴養的動物飼養。
另一方面,火雞很容易飼養,它們更便宜,所以最終在市場上取代了其他大型鳥類。
而清教徒們在他們到達新大陸之前,對火雞已經比較了解了。到達新大陸之后發現那里火雞更豐富。這意味著,甚至不需要改變節日的飲食習慣,而這只是一種習慣的延續。
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,由美國各州臨時決定。直到美國獨立后的1863年,林肯總統宣布感恩節為全國性節日 。1941年,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“感恩節”。
也正是因為以往的“大餐習俗”(16世紀在火雞傳入歐洲之前, 其他大型的鳥類,例如白鸛、蒼鷺、天鵝、孔雀等——都是節日大餐擺盤的中心)。
火雞出現后,它比鵝高大上,又比其他稀有大型禽類好飼養。它成了長期出現在感恩節、圣誕節、新年……等闔家團圓的各大節日餐桌。
感覺跟中國的餃子有種蜜汁相似感……
現在,大家用感恩節來感謝生活中的一切,回顧過去一年的生活。同時,感恩節后,也是黑色星期五瘋狂購物日的開始。在瘋狂地搶搶搶中,迎來圣誕節假期。
歐洲時報英國版微信公眾號:UKZONE
(編輯:秋貍)